我的购物车

首页 > 资讯中心 > 株洲快讯 > 搜罗株洲 > 详情

资讯中心

株洲市十大名菜

搜罗株洲 发布于:2021-07-07

株洲市十大名菜

株洲全家福

图片

菜品介绍:“株洲全家福”菜的历史最早追溯到秦朝时期,据传在公元前2000多年,秦始皇听信了丞相李斯的谗言,大举焚书坑儒。数不清的史书被焚毁,数以百计的儒生被活埋。有几个儒生在被活埋时侥幸没有死去,他们在晚间苏醒过来,偷偷地从坑中爬出,藏在山林中。其中有个叫方财的儒生逃出后,在山林中躲了数日,实在饿得没有办法,便在夜晚悄悄地回到家中,妻儿见了悲喜交加。为了活命,方财不得不含泪再次告别妻儿,流落他乡。数年之后秦始皇去世,秦二世登基,方财高高兴兴地返回家园。谁知两年前家乡发了一场罕见的洪水,妻子、儿女不知流落何方。方财悲愤交加,感到自己一个人活在世上没有意思,还不如死了的好,于是,跳进了滚滚的河水中。恰巧这时有位渔人路过此处,救起了他。渔夫对他说,“前年发大水时,我救起了一名少年,也姓方,我见他老实诚恳,便收他做了我的女婿”。渔人将方财领到自己家,方财见了渔夫的女婿,一下子就认出他正是到处寻找的亲生儿子,父子俩抱头痛哭了一场。在渔夫的全力帮助下,方财又找到了流落街头的妻子和女儿。为了庆贺他们一家死里逃生,幸福团圆,渔夫特地请来了一位远近闻名的厨师,为方家制作丰盛家宴。厨师煞费苦心地为他们做了一道菜,名曰“全家福”,乡亲们吃后赞不绝口,一传十,十传百,“全家福”寓意合家团聚、美满幸福、吉祥如意。不知在何时,“全家福”作为家宴的传统头道菜,以示阖家欢乐,幸福美满,故名“头碗”。

“株洲全家福”入选2016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之中国八大菜系大师祭拜食祖炎帝大典精品湘菜。

“株洲头碗”一般主料为:油炸肉丸、蛋肉卷、水发炸肉皮、净冬笋、水发豆笋、水发木耳、素肉片、熟肚片、碱发墨鱼片、鸡肫、鸡肝等。辅料为:精盐、味精、胡椒粉、葱段、酱油、水芡粉、鲜肉汤等。

菜品特点:色彩鲜艳、原汁原味、鲜美可口,配料齐全

建宁腊味合蒸

图片

菜品介绍:腊味合蒸的成名相传还与一位乞丐有关。从前,在湖南一小镇上有家饭馆,店主刘七为逃避财主逼债流落他乡,以乞讨为生。一日来到省城,因时近年关,人家就把家里腌制的鱼肉鸡拿点给他。刘七见天色已晚,早已饥肠辘辘,便把腊鱼、腊肉、腊鸡等略一洗净,加上些许调料装进蒸钵,蹲在一大户人家屋檐下,生起柴火蒸开了。此时大户人家正在用餐,且席上嘉宾满座。酒过三巡,菜已上足,忽又飘来阵阵勾鼻浓香。主人忙问家童,还有何等佳肴,快快端来。家童明知菜全上完,怎有遗漏?但还是跑进厨房,真的闻到一股浓香从窗外飘来。他赶紧打开后门观看,只见一乞丐蹲在地上,刚掀开热气腾腾的蒸钵盖,准备受用。家童二话不说,上前端起蒸钵就走。刘七一急,紧追而来。一客人见刚出炉的蒸钵,忙伸箸夹进嘴里,连说好吃。却说此客人乃当地富翁,在长沙城里开一大酒楼。于是当面问明刘七身份,带他回去在自家酒楼掌勺,挂出“腊味合蒸”菜牌,果然引得四方食客前来尝鲜。从此“腊味合蒸”作为湘菜留传下来。

“建宁腊味合蒸”是采用株洲沙坡里福娭毑牌腊肉、腊鱼、腊洋鸭配以本地产的山茶油蒸制而成的。福娭毑牌腊制品采用冷烟熏制法熏制,在加工过程中未添加任何防腐剂和色素,是株洲腊制品加工的一大品牌。

“建宁腊味合蒸”入选2016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之中国八大菜系大师祭拜食祖炎帝大典精品湘菜。

菜品特色:是一道湘菜中传统风味名菜,风味独特。 此菜腊香浓重,咸甜适口,色泽红亮,柔韧不腻,稍带厚汁,且味道互补,各尽其妙。

黄焖黑山羊

图片

菜品介绍:黑山羊为原生品种,湖南民间每逢婚丧年节,均宰杀黑山羊以示隆重,株洲所制作的黄焖黑山羊是运用湘菜独特的焖制技法,选用上等的株洲白关黑山羊肉烹制而成,白关黑山羊肌纤维细,硬度小,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膻味极小。黄焖羊肉是湘人非常喜爱的一道佳肴,也是湖南湘东地区老百姓冬令进补和三伏季节必食的佳品。“黄焖黑山羊”入选2016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之中国八大菜系大师祭拜食祖炎帝大典精品湘菜。

菜品特点:鲜香软烂,咸鲜微辣

沙坡里水鱼

图片

菜品介绍:水鱼是湘菜最常见的一种食材,营养价值极高,十五年前,株洲云田一位叫周德莲(当地人称福娭毑)的老人,带领四位女士,在市区向阳广场的一套不足150平米的屋子里创造了沙坡里水鱼馆。老人以乡下人特有的纯朴,凭借自身的一手好厨艺,演绎出当时株洲绝无仅有的水鱼系列菜肴和原汁原味的本地乡土口味菜。在株洲,到沙坡里吃水鱼成了餐饮时尚,“沙坡里水鱼”也成为了株洲乃至湖南的餐饮品牌。

“沙坡里水鱼”菜肴是选用沙坡里自养的生态水鱼,采用清蒸、红烧、黄焖等烹调方法制作而成。“沙坡里水鱼”入选为2016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之中国八大菜系大师祭拜食祖炎帝大典精品湘菜。

菜品特点:肉质鲜嫩,香辣滋阴清热,解毒功效

祖庵冰糖肘子

图片

菜品介绍:组庵菜是由湖南晚清至民国时期名人谭延闿及其家厨所创立。组庵菜以“原材料选取精良、刀工处理精细、烹制技艺精湛、味道调和精准”的美食理念赢得了人们的青睐,被称为“湘菜之源”,是湘菜和官府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组庵菜”具有:食材挑选非常考究,追求极致;刀工精妙,擅长调味,烹调技法多样等特点。“祖庵冰糖肘子”以猪肘子为主料,经出水、煨、蒸而成。

菜品特点:肥而不腻、瘦而不木,色、香、味俱佳。

炎陵醉白鹅

图片

菜品介绍:炎陵白鹅,株洲市炎陵县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是中国难得的优良白鹅地方品种。被载入《中国家禽品种志》、《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据县志记载,早在公元1873年就有“龙凤飞岩,群鹅集坂”的记述,可见当时养鹅的盛况。炎陵白鹅古代即为宫庭贡品。炎陵醉白鹅是一道非常美味的营养食品,主要材料选用炎陵白鹅,配以自制酱料、姜、大蒜、葱与一些药材,烹制而成。

“炎陵白鹅”入选为2016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之中国八大菜系大师祭拜食祖炎帝大典精品湘菜。

菜品特点:色泽红亮、鹅肉鲜香略带一点甜味,属微辣味型。

攸县(血)麻鸭

图片

菜品介绍:攸县血鸭是一道流传已久的名菜,不仅是经典的湘菜,也是攸县典型的美味佳肴。上世纪50年代,攸县一个叫王桂林的厨师被点名到长沙,为毛泽东制作血鸭。据说因为毛泽东在大革命时期就曾吃过这道菜,之后就一直很难忘怀,建国后到长沙视察,专门派人请攸县的厨师来做这道攸县血鸭。

改革开放以后,众多攸县人走向全国各地创业,深圳、广州、北京、上海等许多大都市都有攸县人的身影,他们中有些人在城市开酒店、饭店,自然就把家乡的饮食带到了当地。“攸县血鸭”这道家乡菜,现在已经传到全国各地。在北京饭店,在上海锦江饭店,都有“攸县血鸭”这道菜挂牌,可是由于鸭子并非正宗的攸县麻鸭,做法也不如家乡人地道,所以其味道远远比不上在攸县本土吃到的血鸭那样原汁原味。

挑最生猛鲜活的攸县麻鸭宰杀,让鸭血淌入盛了料酒的碗内。鸭子去毛剖腹切块,再就与生姜、红辣椒、蒜瓣一道入油锅爆炒,然后又加鲜汤焖至快干,最后将鸭血整个儿淋在鸭块上,边淋边炒,再加料起锅。

菜品特点:攸县血鸭色美味香、鲜嫩可口,鸭血香滑且清火败毒,鸭肉异常鲜嫩。

茶陵牛腩煲

图片

菜品介绍:茶陵牛腩煲选用茶陵黄牛肉,其肉质细腻柔软,味道醇正鲜美,带有浓烈的湖湘特色,绝对的浓香重色,非常惹味下饭,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相比兄弟菜系和西式的牛腩制法,这道菜最大的特色就是突出了本地牛肉的香醇浓厚、直接而霸道的肉香。

“茶陵牛腩煲”入选为2016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之中国八大菜系大师祭拜食祖炎帝大典精品湘菜。

菜品特点:具有鲜味足、香味浓,口感有嚼劲,堪称嗜牛肉的极品吃法。

攸县香干

图片

菜品介绍:攸县香干是湖南省著名的特色传统豆制品,发源于湖南省攸县境内,于2000年后被引入湘菜菜谱,并迅速发展,现攸县香干随湘菜闻名全国,攸县香干远销广东、福建、海南、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

攸县香干具有锅香浓、口感滑嫩、韧性足、口味纯等优点,是一个老少适宜的地方特色家常菜。

水是有灵性的,攸县的水质好,极少污染;“攸县香干”的加工工艺讲究,做香干,用水最重要。攸河上游的酒埠江,汇入了漕泊禹王洞的天然矿泉水,皮佳洞过滤的阴河水和柏市的温泉水,有益于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符合绿色环保要求的水质。攸县香干的制作方法也是颇具特色,全过程传统手工制作,其中个别环节,让人看得懂,做不成,其技术需要长期练习。不少外地人买回攸县的黄豆,按照攸县人教给的工艺丝毫不差地进行操作,但制作出来的香干,无论是质地还是色泽,更莫说口味,均不能与“攸县香干”相比。

菜品特点:该菜造形大方,一菜双味;腊肠香干醇厚香辣,酒饭佳肴;蒸香干软嫩可口,韧足味纯;具有浓郁的攸县地方持色。

醴陵蒸鱼块

图片

菜品介绍:醴陵蒸草鱼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汉族名菜,属于湘菜系醴陵菜的代表菜品也是最常见菜品,与醴陵炒粉一道既是醴陵厨艺人高超的烹饪技术的菜品代表,也是醴陵人巧手办事、化平淡为神奇的精明特质的体现。醴陵人居家吃鱼多用腌制,醴陵蒸草鱼也叫做伏鱼,或醡鱼。常选用新鲜的鱼块,打上花刀,微盐腌制,洒干辣椒粉、蘸酱油、添豆鼓、排姜片、撒葱白和味精,淋上醴陵特有山茶油放于锅中蒸煮一刻钟。

醴陵蒸草鱼用料简单讲究,味道柔和,回味悠长。主料选用3-4斤重的草鱼,将草鱼一劈两半,刮净鱼腹内黑色粘膜,切成三段,用盐腌制(也可用醋腌),蒸出来的鱼肉有一种甜味。

“醴陵蒸鱼块”入选为2016中国食品餐饮博览会之中国八大菜系大师祭拜食祖炎帝大典精品湘菜。

菜品特色:醴陵蒸草鱼肉质紧凑、鲜、嫩、咸、香、辣五味和谐,口感清爽。